湖北新德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   
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产品展厅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 >使用分离胶促凝剂管采血后的常规操作
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新闻中心

使用分离胶促凝剂管采血后的常规操作

发表时间:2025-07-17
分离胶促凝剂管作为临床检验中常用的血液样本采集容器,其内含促凝剂和分离胶,可加速血液凝固并实现血清与血块的有效分离。采血后的规范操作直接影响血清质量和后续检测结果的可靠性,需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,确保每一步操作精准到位。以下从混匀处理、静置凝固、离心分离及注意事项四个方面,详细了解分离胶促凝剂管采血后的常规操作要点。


一、采血后及时混匀

采血完成后,需立即对采血管进行轻柔混匀,使管内促凝剂与血液充分接触,加速凝固过程。具体操作如下:
1、混匀方式与频率:手持采血管中上部,保持管身垂直,以手腕为支点轻轻颠倒混匀,每次颠倒后使管底朝上,再缓慢恢复直立,重复操作5次左右。颠倒过程中避免剧烈摇晃或甩动,防止血细胞破裂导致溶血。

2、混匀后的状态检查:混匀后观察采血管内无明显气泡,血液已充分接触促凝剂。若发现管内有气泡,可将采血管直立放置1-2分钟,待气泡自然逸出,避免挤压管身强制排气。同时检查采血管是否有漏液现象,若管盖松动或管身破损,需立即更换新管重新采血,防止样本污染或流失。 


二、静置凝固
混匀后需将采血管竖直放置,在适宜条件下静置,使血液完成凝固过程。这一步是确保血清顺利分离的基础,需注意环境控制和时间把控。
1、静置条件与环境要求:采血管需直立放置在试管架上,避免倾斜或堆叠,确保血液均匀分布在管底,静置环境温度需控制在25℃左右。同时避免阳光直射或靠近热源(如暖气、仪器散热口),防止温度波动影响凝血过程。 

2、凝固判断:判断血液是否充分凝固的标准为:倾斜采血管45°,凝块无流动迹象,且血清层已清晰可见。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血液样本,可适当延长静置时间(但不超过60分钟),避免因凝固不完全导致离心后血清中混入纤维蛋白。


三、离心分离
血液充分凝固后,需通过离心使血清与血块彻底分离,分离胶在离心力作用下形成屏障,防止两者再次混合。离心操作的参数设置和流程规范直接影响分离效果。
1、离心力和离心时间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:离心力控制在1800-2200,离心时间设定为10分钟。离心力过小会导致分离胶无法完全上浮,血清与血块分离不彻底;离心力过大可能使分离胶破裂,混入血清中形成杂质。离心时间不足会导致血清析出量少;时间过长则可能引起血细胞破裂,释放细胞内成分干扰检测。离心过程中需确保离心机运行平稳,无异常震动,避免因离心失衡导致采血管破裂。 

2、离心后的血清状态检查:离心结束后,待离心机完全停止转动再取出采血管,避免剧烈晃动。观察血清分离状态,分离胶应形成完整的透明屏障,位于血清与血块之间,无断裂或分层现象;血清层清澈。若发现血清中有纤维蛋白丝或分离胶破裂,需重新离心,但同一标本离心次数不超过2次,防止过度离心影响血清质量。


四、离心后处理与注意事项 
若需将血清转移至其他容器,需使用无菌吸管,避免触碰分离胶或血块,防止污染。转移过程中动作轻柔,避免产生气泡,吸管尖端距血清表面1-2mm,缓慢吸取血清至刻度离心管中。转移后立即在容器上标注样本编号、姓名、采血时间和离心时间,与原采血管信息保持一致,防止样本混淆。 

分离胶促凝剂管采血后的常规操作看似简单,实则每一步都影响着血清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。从混匀时的轻柔操作到静置时的温度控制,从离心参数的精准设置到离心后的规范处理,每个细节都需严格把控。湖北新德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分离胶和促凝剂的研发生产厂家,聚焦IVD采血耗材核心原料,产品适配真空采血管生产需求。通过优化配方与生产工艺,保障批次间性能一致性,同时公司提供不同规格产品,配套技术支持,成为产业链上游的稳定合作伙伴。如果您有采购需要,欢迎随时联系!

上一篇:MOPS缓冲剂生产合规性体现在哪里 下一篇:无
联系方式
手机:18971041571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