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新德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   
菜单 Close 公司首页 公司介绍 公司动态 产品展厅 证书荣誉 联系方式 在线留言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公司动态 >采血管内EDTA 二钾抗凝剂会不会失效?
新闻中心
联系我们
新闻中心

采血管内EDTA 二钾抗凝剂会不会失效?

发表时间:2025-08-01
在临床检验中,EDTA二钾作为常用的抗凝剂,广泛应用于全血细胞计数、血型鉴定等检测项目。其通过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,形成稳定的螯合物,阻止凝血反应,从而维持血液样本的液态状态。但在实际应用中,采血管内的EDTA二钾可能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失去抗凝效果,导致血液凝固,影响检测结果。

一、EDTA二钾的抗凝原理与稳定性基础 
EDTA二钾(乙二胺四乙酸二钾)的抗凝作用基于其分子结构中的氨基和羧基基团,能与钙离子(Ca2?)形成1:1的稳定螯合物,使血液中游离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,凝血酶原无法转化为凝血酶,从而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,达到抗凝目的。在干燥状态下,EDTA二钾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,常温下可长期保存而不发生结构降解。

采血管生产过程中,通常将EDTA二钾配制成溶液均匀喷涂于管内壁,经干燥后形成稳定的抗凝涂层。当血液注入采血管后,EDTA二钾迅速溶解并与钙离子结合,一般情况下,每毫升血液中加入1.5-2.2mg EDTA二钾即可实现有效抗凝。


二、导致EDTA二钾失效的常见因素
1、储存条件不当:EDTA二钾的稳定性受温度、湿度影响较大。若采血管长期暴露在高温环境中,可能导致抗凝剂结晶风化,失去与钙离子结合的活性。
2、抗凝剂浓度不足或涂布不均:采血管生产过程中,若抗凝剂喷涂量未达标准(如每管EDTA二钾含量低于1.2mg),可能导致抗凝能力不足。当采集的血液样本量超过采血管额定容量,会使EDTA二钾与血液的比例失衡,无法完全螯合钙离子,进而引发凝血。此外,抗凝剂涂布不均也是常见问题。若管内壁涂层存在空白区域,血液接触该区域时因缺乏EDTA二钾,易发生局部凝固,形成肉眼难以察觉的小凝块,尤其在样本运输或离心过程中可能堵塞检测仪器管路。 

3、血液样本采集与处理不当:采血操作不规范可能间接导致EDTA二钾失效。若采血管未充分混匀(一般需颠倒8-10次),EDTA二钾无法与血液充分接触,也会导致抗凝不完全。此外样本处理延迟同样存在风险。采集后的血液样本若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,即使EDTA二钾浓度正常,也可能因细胞代谢释放钙离子,或血小板活化释放凝血因子,引发缓慢凝血。尤其在夏季高温环境中,这种现象更为明显。 


三、EDTA二钾失效的判断与影响
1、失效的直观与实验室判断:肉眼观察可见血液样本中出现絮状沉淀、凝块或纤维丝,EDTA二钾可能失效。离心后血清与血细胞界面出现胶冻状物质,或血细胞层上方有血凝块,均为抗凝失败的典型表现。
2、对检测结果的具体影响:EDTA二钾失效导致的血液凝固,会对多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。在血常规检测中,血凝块会被仪器误判为白细胞或血小板,导致计数偏高;红细胞因聚集会使平均红细胞体积(MCV)、红细胞分布宽度(RDW)等参数失真。此外,凝固的血液样本无法用于分子生物学检测(如PCR),因细胞破裂释放的核酸酶会降解目标核酸。 
EDTA二钾抗凝剂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存在失效风险,其失效与储存环境、生产质量、操作规范密切相关。通过加强采血管储存管理、优化生产工艺、规范采血与样本处理流程,可显著降低失效概率。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提高对EDTA二钾失效的识别能力,及时发现并处理抗凝失败的样本,以保障检验结果。

湖北新德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为EDTA二钾抗凝剂研发生产厂家,它可以供应高纯度产品,纯度达99%以上,抗凝效果稳定。产品呈白色粉末状,易溶解,能快速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,适配采血管生产需求。附详细质检报告,技术团队能提供应用指导,确保与血液比例适配,为采血管生产企业提供可靠的EDTA二钾原料支持。如果您有采购需要,欢迎随时联系!

联系方式
手机:18971041571
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