鲁米诺,化学名称为 3 - 氨基邻苯二甲酰肼,常态下呈现为黄色粉末状,它的化学结构中,含有特殊的氨基和邻苯二甲酰肼基团,这些基团赋予了鲁米诺独特的化学活性。从物理性质来看,鲁米诺不溶于水,却微溶于醇、醚等有机溶剂,可在二甲基亚砜、二甲基酰胺等极性有机溶剂以及碱性水溶液中溶解。
鲁米诺能产生血色荧光,源于其在碱性环境下与特定氧化剂发生的化学反应。在实际应用中,常用的氧化剂是过氧化氢,人体血液中,血红蛋白里的铁元素起着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。当鲁米诺试剂(含鲁米诺、过氧化氢及碱性溶液)与血液接触时,血液中的铁离子会催化过氧化氢分解,使其生成水和单氧,单氧会迅速氧化鲁米诺分子。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中原本呈二价负离子形态,被单氧氧化后,生成一种不稳定的中间体。该中间体瞬间处于激发态,由于激发态能量较高不稳定,会迅速向基态转变。在这个过程中,多余的能量便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,从而产生蓝色的荧光,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鲁米诺的血色荧光。简单来说,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:过氧化氢在铁离子催化下分解产生单氧,单氧氧化鲁米诺,鲁米诺氧化产物从激发态回到基态并释放光子发光。
鲁米诺的血色荧光在刑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,堪称血迹追踪的 “侦探”。在犯罪现场,凶手往往会想尽办法清理血迹,试图掩盖犯罪痕迹。然而,即便经过反复擦拭、清洗,只要有极微量的血液残留,鲁米诺试剂就能让它们无所遁形。因为鲁米诺对血液的检测灵敏度极高,即便是稀释到百万分之一的血液,也能引发明显的荧光反应。无论是干燥、陈旧的血迹,还是历经多年的犯罪现场,鲁米诺都能让潜在血迹 “重见天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