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近年来的发展进程中,IVD(体外诊断)行业既品尝过高速增长的甜蜜果实,也正深陷于剧烈震荡的泥沼之中。2024年,更是被诸多业内人士称为“IVD行业艰难的一年”,集采全面铺开、医保控费加码及资本退潮等多重因素交织,使得行业利润空间遭到严重压缩,企业间的分化态势也愈发明显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“品牌价值是否失效呢?
一、IVD行业困境对品牌营销的冲击
(一)集采与价格竞争的影响
以安徽、福建等省的集采为例,化学发光试剂价格腰斩,进口品牌在价格战的冲击下被迫让出部分市场。国产企业虽然凭借低价策略在某些程度上抢占了份额,但这种竞争模式使得产品利润大幅降低。在化学发光、分子诊断等竞争激烈的赛道上,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,企业难以通过传统的品牌溢价来获取利润。头部企业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、提高市场占有率,纷纷自建渠道,这一举措挤压了经销商的空间,中小品牌由于缺乏规模优势和渠道资源,生存空间不断缩小。在这种情况下,传统的品牌营销手段,如依靠品牌来提高产品价格和市场份额的策略,在价格竞争的浪潮中显得力不从心。
(二)营销模式变革的挑战
曾经盛行的“带金销售”模式在常态化的大环境下难以为继,品牌推广不得不转向合规的学术营销。然而,学术营销需要企业长期投入大量的资源,包括专业的学术团队、学术会议的组织与参与、临床研究的支持等。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,往往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支撑这种长期投入,这使得它们在品牌推广方面陷入困境,难以通过品牌营销手段提升品牌美誉度。
二、品牌价值在艰难时期的重构方式
(一)微创新与差异化
在行业困境中,企业若能在未成熟领域进行技术迭代,实现微创新与差异化,将为品牌价值的重构提供有力支撑。如华大智造突破测序仪“卡脖子”技术,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,提升了自身品牌在基因检测领域的竞争力。这种在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,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,也使得品牌在行业内树立了形象,增强了品牌价值。
(二)技术融合
将AI辅助诊断、微流控芯片与化学发光等技术进行融合,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,为品牌赋予新的内涵。AI辅助诊断技术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,微流控芯片则能够实现检测的微型化和自动化,与化学发光技术相结合,使产品在性能上更具优势。这种技术融合的产品能够满足临床日益增长的对准确、快速诊断的需求,企业通过推广此类产品,能够提升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,重塑品牌价值。
(三)拓展市场空间
1、基层市场下沉:随着县域医院、社区诊所需求的激增,POCT设备(如心标检测)成为增量市场。企业可以通过低价设备 + 耗材捆绑的模式,实现规模化覆盖。这种模式既能满足基层机构对设备价格的敏感性需求,又能通过耗材的销售获取长期收益。通过在基层市场的深耕细作,企业能够提高品牌在基层的市场占有率,拓展品牌的市场空间。
2、出海战略:避开国内红海竞争,拓展海外支付能力较强的市场,也是企业重构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。在海外市场上,企业可以凭借产品的性价比优势,逐步树立品牌形象,提高品牌的影响力。
湖北新德晟作为IVD试剂原料生产厂家,可以供应生物缓冲剂、酶制剂、显色底物及显色底物等产品,这些产品凭借稳定质量,满足海内外众多IVD企业需求,广泛应用于检测试剂生产,持续为IVD行业发展提供坚实原料保障。如果您有采购需要,欢迎随时联系!
